融易淘
EN
媒体声音

中国经营网:中期业绩扭亏

中国华融董事长王占峰透露“引战”规模可能再扩容

2021-08-30

 

 来源:中国经营网 | 2021年8月30日

  8月29日,中国华融(2799.HK)发布了2020年度业绩公告和2021年中期业绩公告。数据显示,2020年受当期确认资产减值损失1077.55亿元影响,中国华融及其附属公司净亏损1062.74亿元。但2021年上半年,其完成扭亏,实现收入总额460.63亿元,同比增长0.8%;实现净利润16.24亿元,同比增长105.0%,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8亿元,主要财务指标呈现积极变化。

  公司方面称,通过在化险瘦身、回归主业、完善治理等方面的努力,公司取得了一系列结构性、趋势性的变化,为实施“引战增资”及后续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必要条件。而“引战增资”作为市场最为关注的问题,8月30日,中国华融董事长王占峰在当日举行的业绩发布电话会议中提到:“目前除已与公司签订框架协议的5家拟引进战略投资者外,还有很多投资者基于对中国华融充满信心,也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其中既包括中资机构,也包括外资机构。公司将继续跟有意向的投资者进一步沟通、对接,未来大家可能会看到还有新的战略投资者加入,这些都是未来新华融建设的良好基础。”

  同时,王占峰表示:“公司能够与战略投资者签订框架协议,并得到战略投资者的积极响应,充分体现了投资者对新华融建设三年半来各项工作的认可和肯定,也体现了对中国华融的可持续经营充满信心。公司引进战略投资者,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健全公司治理,加快转型发展。”

  风险处置加快、稳定流动性

  可以看到,中国华融在2020年报告期内,全面审视评估风险,对集中处置存量风险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对当期资产风险审慎评估减值损失,再叠加相关金融服务附属公司资管计划底层资产风险加速暴露,并对此部分子公司确认信用减值损失和公允价值变动损失。2020年,中国华融当期确认资产减值损失1077.55亿元,中国华融及其附属公司净亏损1062.74亿元,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亏损达到1029.03亿元。

  中国华融方面提及:“这是赖小民时期累积存量风险的集中体现。”不过,就在充分计提的同时,经营层面来看,2020年中国华融经营收入总体平稳,业务结构持续调整,主业贡献度提升。

  具体而言,2020年中国华融实现经营收入1017.32亿元。其中,集团核心不良资产主业保持稳定,不良资产经营分部实现收入总额603.7亿元,收入贡献度由2019年的62.0%提升至2020年的78.9%;金融服务子公司收入总额保持平稳,金融服务分部实现收入332.88亿元,较上年基本持平;资产管理和投资分部持续压降非主业无优势业务,经全面审视评估风险后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分部收入总额-115.00亿元。这其中,中国华融业务结构持续优化,2020年收购重组类收入和收购处置类已实现收入合计410.51亿元,较上年增长1.8%;年末不良债权资产总额5514.10亿元,与上年末持平;从金融机构新增收购的不良债权资产占比由2019年的26.3%提升为2020年的30.9%,非金债占比减少。在化险瘦身、持续压降非主业无优势资产方面,其直接管理的境内外非金子公司由2017年末的27家压缩至2020年末的13家,境外子公司资产整合基本完成。

  在此基础上,2021年上半年中国华融实现了主要财务指标呈现积极变化。数据显示,其上半年实现收入总额460.63亿元,同比增长0.8%;实现净利润16.24亿元,同比增长105.0%,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8亿元。其中,不良资产经营分部上半年实现收入总额270.45亿元,税前利润57.67亿元,占集团税前利润总额的134.2%。金融服务分部上半年实现收入总额167.44亿元,税前利润34.96亿元,基本保持稳定。资产管理和投资分部实现收入总额48.40亿元,同比增长6.6%,税前亏损41.90亿元,亏损同比减少14.37亿元。华融信托、华融国际财务指标好转。同时,上半年中国华融不良资产主业继续保持稳健发展,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上半年处置资产124.16亿元,新增收购成本114.18亿元,处置资产总额超过新增收购成本;已实现处置收益38.96亿元,同比增长77.9%,已结项目内含报酬率14.5%,仍保持较高水平。风险化解方面,中国华融上半年确认信用减值损失79.20亿元,同比增长30.3%,主要是对收购重组类不良债权资产、客户贷款及垫款及其他债权资产按照其风险情况,基于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确认的减值损失。截至6月末,收购重组类不良债权资产和其他债权资产减值准备余额1431.03亿元,较上年末减少0.8%,拨备率由2020年末的16.5%增长至17.3%,风险缓冲保持合理空间。

  更重要的是,在偿付能力方面,2021年上半年,在各金融机构的支持下,中国华融稳定融资渠道和融资成本,境内外债券按期兑付。截至6月末,集团借款余额7819.8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0.5%;应付债券及票据按期兑付,期末余额2849.67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5.4%。上半年集团借款和应付债券及票据的利息支出232.61亿元,同比减少5.2%。

  “自2018年开启新华融建设以来,中国华融在化险瘦身、回归主业、完善治理等方面付出了艰苦努力,取得了一系列结构性、趋势性的变化,为实施引战增资及后续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必要条件。”中国华融方面提及。

  推进引战增资 补充资本优化治理

  “中国华融正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有效补充资本,提升风险抵补能力,巩固可持续经营基础。本次引战增资,充分表明了投资者对中国华融、对不良资产行业未来发展的长期看好。”王占峰在8月30日举行的业绩发布电话会议中提到,新华融建设三年来,公司新一届管理层带领全体员工不等不靠,迎难而上,付出了艰苦努力,实现稳定大局、稳定经营、稳定队伍的同时,在化险瘦身、回归主业、完善治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结构性、趋势性的变化,为本次引战增资及后续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必要条件。

  具体来看,中国华融此前公告《内幕消息潜在战略投资》,其中提及,公司董事会宣布,中国华融分别与中信集团、中保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1359.HK,以下简称“中国信达”)、远洋资本控股有限公司签署了投资框架协议。这五家机构拟通过认购中国华融新发行股份的方式对其进行战略投资(以下简称“潜在战略投资”)。

  在上述公告同日,中信股份(0267.HK)发布公告称,中信集团等投资者与中国华融拟通过认购新发行股份的方式对中国华融进行战略投资,潜在战略投资倘获实施,中信集团将成为中国华融的主要股东。更进一步,中国信达方面披露称,本公司拟作为投资者之一,认购中国华融发行的新股份,本次投资为财务性投资。

  在电话会议中,王占峰对于战投引入推进情况、会否影响公司股权结构、内部架构的相关问题提到:“目前,战略投资者的尽调工作及公司引战各项工作均在有序、平稳推进。整个引战过程,各方将按照资本市场制度和相关规则,遵照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进行。对于投资者关心的问题,一是发行价格和增资规模问题,公司将根据法律法规、国资监管要求,并基于资产评估的结果协商确定,后续交易确定以后,公司将及时地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二是股东变化问题,由于相关交易工作正在推进过程中,后续如有关交易确定后,公司将及时进行信息披露。引战完成后,公司所有股东,包括新引进的战略投资者及原来的股东,都将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行使股东权利,履行股东义务。”

  同时,王占峰进一步提到,与战略投资者们顺利签订框架协议等引战计划的持续推进背后,体现了投资者对“新华融”建设这三年半以来各项工作的充分认可和肯定,是对中国华融未来可持续经营的信心。而目前,除了已经签署了战略投资框架协议的五家战投机构外,王占峰表示:“基于对中国华融未来发展的信心,有很多投资者表达了(对公司)浓厚的(投资)兴趣,这其中既包括内资也包括外资。在此次业绩发布会之后,我们将继续跟有意向的投资者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和对接,未来大家可能看到还会有新的战略投资者加入。这都是未来新华融建设非常好的基础。”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提到:“中国华融的‘引战计划’意义重大。一是对于激发中国华融的内生动力与活力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升其经营效率和公司治理水平,从而提升公司的利润,为做大做强奠定基础。二是战投以追求长期战略利益为目标,通过深度参与公司,有助于从多方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制度创新能力,以形成适应市场要求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此举能够更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看懂研究院研究员张雪峰也提到中国华融引进战投是符合多方利益的:“对于中国华融来说有利于补充资本,部分化解中国华融内部存在的一些重大风险,保证公司的可持续经营,满足监管机构的要求。对于中信集团等战略投资者来说,完善集团在不良资产管理这个行业的战略布局,加快公司业务的转型升级,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根据2021年中报最新披露,目前中国华融第一大股东为财政部,作为实益拥有人和受控法团权益持有内资股、H股合计占总股本61%以上,社保基金为第二大股东,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的内资股占总股本6.34%,中国人寿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的内资股占总股本4.22%,中央汇金作为受控法团权益持有H股占总股本4.39%,此外华平投资集团(Warburg Pincus)相关公司、远洋集团等机构及个人亦分别持有4.39%~5.27%左右的股权。

业务合作
联系电话: (8610) 5961-8888
扫描二维码分享
  • Add: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8号(100033)
  • Tel: (8610) 5961-8888 Fax: (8610) 5961-8000
  • © 2018 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 京ICP备050474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4号 本网站支持IPv6